html模版告別“泥瓦匠”,且看“丁傢莊” —— 探訪我省最大裝配式建築組團南京丁傢莊保障房工地
緊鑼密鼓施工的高層建築工地,竟然看不到成排的腳手架,聽不到混凝土攪拌車的轟鳴!日前,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丁傢莊保障性住房項目現場,見識瞭工業化建築的神奇,也感受到工業化建築站上“風口”的巨大潛力。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27號、28號地塊為公租房項目,這是江蘇規模最大的工業化建築組團,總建築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石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走進工地。記者面前30層的A28樓已經封頂,與常見的建築現場不同,這棟大樓的外面沒有密密包裹的腳手架和防護網,也看不到瓦工師傅砌墻、抹灰,甚至沒有看到混凝土攪拌車的影子。

但見重型卡車駛入現場,從工廠運來建築構件,塔吊的機械臂將構件吊起,精準地送到目標位置,工人將構件作為“零件”安裝到位。就在這樣的吊裝、拼搭中,如同搭積木一樣,房子一層一層地長高、成型。

“墻面、樓梯、梁柱……都是在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的。”負責現場施工的項目經理劉克舉介紹,大樓的主體結構構件剪力墻、樓梯、陽臺、外墻板等均是工廠預制、現場現澆連接。他指著剛剛裝配好的一塊墻板說,墻板裡面已經內置瞭保溫層,密封在混凝土裡,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防火。如果采用這種裝配建築構件,英國倫敦的公寓大火悲劇就不會發生。

進入住宅單元內部,記者看到瞭工業化裝修的現場。工人們將工廠制成品的裝修構件按照圖紙一一拼裝。在這裡,後期裝修前置,項目土建與裝修一體化推進,管線安裝、墻面裝飾、部品安裝……“畢其功於一役”嵌入預制構件。廚房裡,櫥櫃、水槽、龍頭等都在預制的單元裡直接拼裝,內墻構件上的插頭和開關面板都一應俱全。工人師傅告訴記者,3個人、7天就完成一套房子的裝修。他們感覺這樣建房子跟造汽車沒有多大差別——都是把工廠流水線上制造的“零件”在現場裝配好。

而建築構件上的孔洞預留和裝修面層固定件的預埋,避免瞭在裝修階段對已有建築構件拆改、打鑿,既保證瞭結構的安全性,又大大減少瞭噪聲和建築垃圾。

輕松破解建築質量密碼

記者在現場看到,房間裡,無論是陰角、陽角,樓外的各個立面、各種線條,都橫平豎直得無可挑剔。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鬱露說,工業化的建築將混凝土構件尺寸的垂直精度由傳統施工方法的厘米級提升至毫米級。精度的提高,極大提升瞭建築的整體質量。

工業化建築中,通過工業化的設計和標準化生產,解決瞭工匠個體手藝差別導致的質量問題。如衛生間裝配中,使用一體成型的防水底盤,具有防水反沿和流水坡度設計;外墻窗的附框預制到墻體構件中,避免後期施工不過關可能導致的滲漏。

城磚上刻有監造者和工匠的姓名,被認為是明城墻屹立600年不倒的“密碼”,但在建築業的手工時代,這隻是存在於舉全國之力欽點工程的“特例”。在丁莊保障房工地,記者看到,每一個正在裝配的構建上,都印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以實現全程質量追溯。進入工業化建築的大時代,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更好的質量控制,正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顛覆“泥瓦匠”的二手餐飲設備估價概念

“沒有揚塵,沒有建築垃圾,從來沒見過這麼幹凈、整潔的工地。”采訪現場,記者巧遇專程來取經的蘇州方正工程技術開發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紅燕,對工地見多識廣的她忍不住由衷贊嘆。她告訴記者,蘇州準備在28萬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設項目中嘗試裝配式建築,經過省有關部門推薦來到瞭丁傢莊項目現場考察。

老傢徐州的施工員顧笑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剛從南京工業大學畢業,在傳統工地上工作。“工地亂得沒地方下腳,我們人人都被地上的釘子戳過腳。”但是這幾年在裝配式建築的工地上,“工作環境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瞭”,工作強度也低瞭好多。這幢30層的樓,按傳統方式建,需要30個抹灰工抹兩三個月,而現在墻面構件非常平整,抹灰這個工種就不需要瞭。

劉建石介紹,采用工業化的方式蓋房子,實現無外腳手架,無現場砌築、無抹灰的綠色施工,模板用量及鋼筋綁紮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人工成本至少減少三四成,工期大為縮短。

顧笑說,工業化建築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瞭出來,讓建築工人對年輕人重新有瞭吸引力。“未來誰來當泥瓦匠”,這個問題也許不再成為問題。

“藍海”也怕一哄而上

劉建石認為,建築行業推行“機器換人”,既是應對勞動力成本提升的無奈之舉,也是順應綠色發展大勢、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必然選擇。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是中國建築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傢“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建築工業化,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龐元估算,未來10年裝配式建築將有2.5萬億元的市場“蛋糕”。

中國工業化建築雖然前景廣闊,形勢喜人,但是技術、標準和人才隊伍建設滯後。記者瞭解到,有些地方的裝配式建築的設計水平較差,管理水平低下,直接導致建築質量堪憂。

“既要積極推廣,又不能心太熱。”劉建石介紹,他們公司從2010年開始就在南京市近1000萬平方米的四大片區保障房項目中全面推行綠色建築設計標準,保障房住宅項目獲得瞭魯班獎、詹天佑獎、廣廈獎等多項國內建築大獎。上坊、丁傢莊保障房片區探索裝配式建築達到瞭二星甚至三級綠建標準。其中,南京江寧的上坊保障房片區采用瞭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省內開大規模建築住宅工業化的先河。這個獲得魯班獎的項目預制率達70%,裝配率更是高達90%。他坦言,高預制率和裝配率的代價是成本升高。丁傢莊項目將裝配率降到67%,既實現瞭建築技術國內領先,又將建築成本控制到和傳統建築持平。

在劉建石看來,現階段發展裝配式建築,與其追求過高的預制率、裝配率,不如在精細化設計、人員培訓和管理上多花功夫。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裝配式建築上可謂是經驗豐富,但在丁傢莊這個項目開始前,公司仍然堅持先建試驗樣板間,優化設計和流程。

辛華仁 王金平


【摘要】

日前,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丁傢莊保障性住房項目現場,見識瞭工業化建築的神奇,也感受到工業化建築站上“風口”的巨大潛力。在劉建石看來,現階段發展裝配式建築,與其追求過高的預制率、裝配率,不如在精細化設計、人員培訓和管理上多花功夫。


緊鑼密鼓施工的高層建築工地,竟然看不到成排的腳手架,聽不到混凝土攪拌車的轟鳴!日前,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丁傢莊保障性住房項目現場,見識瞭工業化建築的神奇,也感受到工業化建築站上“風口”的巨大潛力。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27號、28號地塊為公租房項目,這是江蘇規模最大的工業化建築組團,總建築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石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走進工地。記者面前30層的A28樓已經封頂,與常見的建築現場不同,這棟大樓的外面沒有密密包裹的腳手架和防護網,也看不到瓦工師傅砌墻、抹灰,甚至沒有看到混凝土攪拌車的影子。

但見重型卡車駛入現場,從工廠運來建築構件,塔吊的機械臂將構件吊起,精準地送到目標位置,工人將構件作為“零件”安裝到位。就在這樣的吊裝、拼搭中,如同搭積木一樣,房子一層一層地長高、成型。

“墻面、樓梯、梁柱……都是在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的。”負責現場施工的項目經理劉克舉介紹,大樓的主體結構構件剪力墻、樓梯、陽臺、外墻板等均是工廠預制、現場現澆連接。他指著剛剛裝配好的一塊墻板說,墻板裡面已經內置瞭保溫層,密封在混凝土裡,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防火。如果采用這種裝配建築構件,英國倫敦的公寓大火悲劇就不會發生。

進入住宅單元內部,記者看到瞭工業化裝修的現場。工人們將工廠制成品的裝修構件按照圖紙一一拼裝。在這裡,後期裝修前置,項目土建與裝修一體化推進,管線安裝、墻面裝飾、部品安裝……“畢其功於一役”嵌入預制構件。廚房裡,櫥櫃、水槽、龍頭等都在預制的單元裡直接拼裝,內墻構件上的插頭和開關面板都一應俱全。工人師傅告訴記者,3個人、7天就完成一套房子的裝修。他們感覺這樣建房子跟造汽車沒有多大差別——都是把工廠流水線上制造的“零件”在現場裝配好。

而建築構件上的孔洞預留和裝修面層固定件的預埋,避免瞭在裝修階段對已有建築構件拆改、打鑿,既保證瞭結構的安全性,又大大減少瞭噪聲和建築垃圾。

輕松破解建築質量密碼

記者在現場看到,房間裡,無論是陰角、陽角,樓外的各個立面、各種線條,都橫平豎直得無可挑剔。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鬱露說,工業化的建築將混凝土構件尺寸的垂直精度由傳統施工方法的厘米級提升至毫米級。精度的提高,極大提升瞭建築的整體質量。

工業化建築中,通過工業化的設計和標準化生產,解餐飲設備回收決瞭工匠個體手藝差別導致的質量問題。如衛生間裝配中,使用一體成型的防水底盤,具有防水反沿和流水坡度設計;外墻窗的附框預制到墻體構件中,避免後期施工不過關可能導致的滲漏。

城磚上刻有監造者和工匠的姓名,被認為是明城墻屹立600年不倒的“密碼”,但在建築業的手工時代,這隻是存在於舉全國之力欽點工程的“特例”。在丁莊保障房工地,記者看到,每一個正在裝配的構建上,都印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以實現全程質量追溯。進入工業化建築的大時代,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更好的質量控制,正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顛覆“泥瓦匠”的概念

“沒有揚塵,沒有建築垃圾,從來沒見過這麼幹凈、整潔的工地。”采訪現場,記者巧遇專程來取經的蘇州方正工程技術開發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紅燕,對工地見多識廣的她忍不住由衷贊嘆。她告訴記者,蘇州準備在28萬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設項目中嘗試裝配式建築,經過省有關部門推薦來到瞭丁傢莊項目現場考察。

老傢徐州的施工員顧笑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剛從南京工業大學畢業,在傳統工地上工作。“工地亂得沒地方下腳,我們人人都被地上的釘子戳過腳。”但是這幾年在裝配式建築的工地上,“工作環境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瞭”,工作強度也低瞭好多。這幢30層的樓,按傳統方式建,需要30個抹灰工抹兩三個月,而現在墻面構件非常平整,抹灰這個工種就不需要瞭。

劉建石介紹,采用工業化的方式蓋房子,實現無外腳手架,無現場砌築、無抹灰的綠色施工,模板用量及鋼筋綁紮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人工成本至少減少三四成,工期大為縮短。

顧笑說,工業化建築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瞭出來,讓建築工人對年輕人重新有瞭吸引力。“未來誰來當泥瓦匠”,這個問題也許不再成為問題。

“藍海”也怕一哄而上

劉建石認為,建築行業推行“機器換人”,既是應對勞動力成本提升的無奈之舉,也是順應綠色發展大勢、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必然選擇。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是中國建築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傢“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建築工業化,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龐元估算,未來10年裝配式建築將有2.5萬億元的市場“蛋糕”。

中國工業化建築雖然前景廣闊,形勢喜人,但是技術、標準和人才隊伍建設滯後。記者瞭解到,有些地方的裝配式建築的設計水平較差,管理水平低下,直接導致建築質量堪憂。

“既要積極推廣,又不能心太熱。”劉建石介紹,他們公司從2010年開始就在南京市近1000萬平方米的四大片區保障房項目中全面推行綠色建築設計標準,保障房住宅項目獲得瞭魯班獎、詹天佑獎、廣廈獎等多項國內建築大獎。上坊、丁傢莊保障房片區探索裝配式建築達到瞭二星甚至三級綠建標準。其中,南京江寧的上坊保障房片區采用台中中古設備買賣瞭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省內開大規模建築住宅工業化的先河。這個獲得魯班獎的項目預制率達70%,裝配率更是高達90%。他坦言,高預制率和裝配率的代價是成本升高。丁傢莊項目將裝配率降到67%,既實現瞭建築技術國內領先,又將建築成本控制到和傳統建築持平。

在劉建石看來,現階段發展裝配式建築,與其追求過高的預制率、裝配率,不如在精細化設計、人員培訓和管理上多花功夫。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裝配式建築上可謂是經驗豐富,但在丁傢莊這個項目開始前,公司仍然堅持先建試驗樣板間,優化設計和流程。

辛華仁 王金平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f539d7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