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襲傳】黎族苗族婚禮

在什寒這個黎族苗族共居的村寨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婚慶習俗婚禮熱鬧有趣不僅服飾漂亮形式獨特而且內涵豐富以歌擇偶折箭訂婚黎族是海南的先民,約在3000年前古越族的一支駱越人遷入海南島,繁衍生息,後稱為黎族。


在什寒這個黎族苗族共居的村寨

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婚慶習俗

婚禮熱鬧有趣

不僅服飾漂亮形式獨特

而且內涵豐富

黎族婚俗

以歌擇偶折箭訂婚

黎族是海南的先民,約在3000年前古越族的一支駱越人遷入海南島,繁衍生息,後稱為黎族。黎族長期保持者較為原始的婚俗。

清《黎岐紀聞》雲: 男女未婚者,每於春夏之交集野間,男彈嘴琴,女弄鼻蕭,高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漸湊一處,即定婚配,其不合者不敢強也。相定後,各回傢告知父母,男傢始請媒議婚。 議婚以牛和檳榔為聘禮。有些地方還有 防路煞 的習俗。所謂 防路煞 ,就是以蒙面人開路和防兇神搶劫之俗,光緒《定安縣志 黎岐》記載: 黎俗迎妻之日,令二人畫面先行,以防路煞,要步行以歸。

1

以歌擇偶

未婚男女對歌或參加 三月三 傳統節日賽歌活動,互相結識,溝通感情,表達心思,尋找意中人。

2靜電排油煙機

折箭訂婚

男青年擇中對象後,回傢告訴父母,父母便請親人代表帶著檳榔、雄雞、酒和箭到女傢提親。女傢答應後,男方代表唱著 折箭歌 ,把箭插在女傢的墻壁上,表明這門親事已定。折箭歌的大意是: 箭已折,這婚已經定,誰敢搶親走,當心利箭射 (史書稱折箭)

3

送聘禮擇吉日

成婚前,男方要給女方送聘禮,商定結婚日期。聘禮的大小由男方傢庭的經濟條件決定,富傢送牛等大禮,窮傢送豬肉與酒。成親要選擇良辰吉日,在一年之中的秋收至春節前夕,是黎族人結婚旺季,牛日、龍日、羊日、雞日、豬日、兔日為吉日,蟲日、蚊日、猴日、狗日、鼠日是不吉利的日子。

4

迎親

黎族迎親那天,迎親要新郎和陪郎到女傢迎接新娘,新娘也要由七八位陪娘一起上路,新娘離傢時哭著唱 哭嫁歌 ,訴說離開父母的悲痛,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迎親隊要待太陽落山才回到男方村口,母親打著火把在村中迎接,舉行 開寨門 儀式。在路口中央放一堆幹稻草,鋪一張芭蕉葉,葉上放一個雞蛋,主持儀式的 長老 ,身穿綠袍,頭戴紅巾,手持尖刀火把,站在路口念平安詞: (釋意)天鬼地鬼惡人鬼,不得阻路卡寨門,尖刀砍蛋見大紅,割葉脫鎖開寨門 。長老祈禱之後,用尖刀斬雞蛋割開芭蕉葉點燃稻草堆,旁人朝天齊放粉槍(或放鞭炮)。送新娘的隊伍要跨過路口的火堆,方能進村。晚上舉行拜堂儀式,儀式由長輩主持,新郎新娘齊奉一個裝檳榔的盤,對祖宗三拜九叩,然後向傢中長輩(以輩分為序)敬拜,受拜者從盒中拿過一塊檳榔咬嚼。拜堂儀式人稱為 吃檳榔

5

飲酒對歌逗娘

黎族的婚宴,稱為 飲福酒 ,全村寨人都攜帶酒和米到主人傢歡樂,體現 有事大傢忙 團結互助的精神,他們圍著大酒罐用小竹管吸酒,邊吸酒邊唱 祝酒歌 。男方的陪郎青年們與新娘的陪娘姑娘們對歌比賽,十分熱鬧。還用各種形式戲耍新娘,俗稱 逗娘 。

苗族婚俗

娶親波折多新郎要接受多種考驗

苗族婚俗有一整套完整的儀式,主要的環節沿襲至今。苗族的婚戀習俗多姿多彩,在海南,不論是居住在哪個地方的苗族,婚俗習慣都很相近,甚至相同。

1

戀愛: 聞沙 高歌引妹來

過去苗族青年男女相識、戀愛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同村或鄰村青年男女,彼此十分熟悉,雙方情投意合,產生愛慕之情。雙方開始傾訴衷腸,由此確立瞭戀愛關系。

二是青年男子白天三五成群到別村 聞沙 (苗話,意即看姑娘,也稱 走村 )。當他們到某個村寨後,隻是在村口引吭高歌或高聲喊叫,姑娘們便跑出來對歌,直唱到天黑。如男方找到意中人,回傢後即告訴父母請媒人登門提親。

三是男青年到別村親戚傢裡玩,留宿親戚傢。當晚該村女子即來找男子唱歌。雙方至少要唱到半夜才散。第二天男子回傢,姑娘會在村外路上等候,當男子走過時,姑娘唱起歌來,接著雙方又對歌。按規矩男方送給女方一點小禮物或少量金錢,表示願意與女方交往。

2

定情:伸手給哥咬,越咬情越深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 咬手 是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如果小夥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動聽的曲調,來找姑娘,姑娘聽瞭小夥子的求愛後,便羞答答地拉起小夥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瞭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傾心,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 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指、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贈,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定情過後就該定親瞭,在苗族,他們稱定親為 吃雞 。 吃雞 就是殺雞給客人吃,意思是指男方到女方傢提親,女方傢同意這門親事後,就殺雞請客,款待男方一傢。

3

娶親: 攔路 多折娶妹難

苗族婚禮儀式分三天舉行。第一天,新郎到新娘傢舉行婚禮。這天,新郎一早就穿好結婚禮服,現在結婚,新郎一般內著白襯衫,表示內在純潔無瑕,中著黑色的民族服裝,外著長袍,由5名伴郎陪同上路。5名伴郎中一名是正陪郎,一名為對歌手,一名為挑夫,一名為護郎,一名為女陪郎(或稱帶郎)。

上路後,不管路途遠近,都得等太陽落山後方可到達新娘傢的村口。進入村口後,就會遇見女方村裡來 攔路 的人, 往往這個時候也是最考驗男方的時候,不但要從容面對女方刁難,還要一一給來 攔路 人敬煙、送紅包。天黑後,男方便鳴放粉槍或鞭炮,說明新郎已到村口。新娘傢的長輩聽到響聲後,一般是在其傢門口鳴槍回應,請新郎入寨,同時派一名代表到村口迎接。如果新娘傢遲遲沒有鳴槍回應,新郎絕不能入村寨。

進村時,新郎和陪郎在迎接者引導下靜電機同入村寨,先在新娘方定為接待新郎的主人傢裡用餐,而後才到新娘傢。主人所做的菜肴無論好壞多少,芭蕉心菜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因為 火燒芭蕉心不死 和 芭蕉一條心 的緣故,以示新郎新娘患難與共,白頭偕老。

用餐時,新娘的5名陪娘都到席間挑逗新郎或陪郎,如果陪娘來得早,則將菜中所有的雞爪都藏起來,在給新郎夾菜時,出其不意的把雞爪塞入新郎的口中,以示親熱和友誼。

4

婚禮:女方親戚戲弄新郎

用餐後,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上,前往新娘傢。到新娘傢門口,新郎要站在屋外,舉行酒禮。由陪郎把事先準備好的酒斟滿三杯,第一杯敬給新娘父母;第二杯敬赴宴的父老鄉親,以示新郎如有什麼過錯,請多原諒;第三杯酒,則由一名鄉親父老送回新郎,意思是:你的請求我們已領會,不責怪你。

行酒禮完畢,廳裡所有的人都得退出,待新郎進屋後方可回來,其意為:不打擾新郎的到來。此時新娘不在自己傢中,而在陪娘的傢中。新郎進屋後,陪郎又拿酒到對歌手傢中請回新娘。新娘接此酒後,則回來同新郎一起拜堂。這次拜堂為非正式拜堂。拜堂時,新郎新娘都戴頭巾。拜堂完畢,新郎脫掉頭巾,新娘依舊披頭巾進入洞房。待新郎斟酒兩人共飲後,方可揭去。飲完酒,新郎立即回到客廳同鄉親們舉杯暢飲,斟過三輪酒後,就由陪護郎陪同回到招待新郎的主人傢去就寢。這時,全村寨的姑娘都來挑逗新郎,挑逗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用小抽條抽打,可以用手指掐,可以用雞籠罩等等。然而,新郎被挑逗時,不準出聲,也不準還手或躲閃,隻能由護郎進行防護,如果違反,則被認為不近人情。與此同時,村中的男女青年,同陪郎一起對歌、逗樂,一直鬧到深夜甚至拂曉方散,場面非常熱鬧。這夜,新郎如果入寢,不得掛蚊帳,通常是鋪席於地和衣而臥。新娘則在洞房中入寢,但不許有人前去逗玩,否則會被視為侮辱之舉。

次日清晨早飲畢,新郎又來新娘傢,同新娘舉行第二次拜堂,這才算正式拜堂。拜堂完畢,新郎立即回招待他的主人傢,收拾行裝營業用抽油煙機,在陪郎的陪同下,鳴槍上路。新娘由傢人背出傢門口,與陪娘、陪郎一同到新郎傢去舉行婚禮。基本儀式與新娘傢的相同。但新娘這夜寢於洞房,新郎則同陪郎就寢。第三天早上,新郎新娘舉杯同傢人和村中鄉親父老道別,上路回娘傢。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zdf539d7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